过去四年多的时间,每当朋友问起“家有二胎”的感受,我的分享里有很多的吐槽,但更多的还是幸福和温暖。我也在公号上经常和大家分享,同一个爸妈生的两姐妹,身上的各种异同。我们家稳重且偏执的姐姐,和开朗又脱线的妹妹,为我的二胎生活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体验。
我身边的二胎家庭也很多,大家每每聊起自己的两个孩子,或自黑、或调侃,但总会抑制不住地表达对两个亲生孩子浓浓的爱。但昨天我在某社交平台看到的一个二胎妈妈,真的把我气到发抖!从头到尾满满是对小儿子毫无原则的“偏心”,以及对大女儿令人发指的“PUA”。
我放一些原文在这里,内容比较多,需要花一点时间看。姐姐是天使,很懂事,但是“性格内向,极度缺乏自信”,所以妈妈就不那么喜欢她。小儿子呢?身上的毛病再多都是优点。敢当着客人的面扔裤子和袜子,都是小儿子性格开朗的佐证。让我不敢相信的是,四岁多的儿子,妈妈居然能偏心溺爱到用“摸neinei的方式做奖励”。
看完了“毛病儿子真可爱”,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妈妈自己描述的,“天使姐姐不讨喜”。
除了面对弟弟的挑衅忍气吞声,姐姐的日常也非常忍辱负重。
据这位妈妈自己描述,从小对姐姐非常严格,从小自理能力很强。11岁的时候有了弟弟,在妈妈月子里就帮忙用手洗弟弟和妈妈的衣服,担心热水器吵到家里人,用冷水洗,洗到双手生冻疮。
在做功课的间隙,经常帮忙哄睡弟弟,这样妈妈可以在睡前追剧。
临近小学毕业,除了做不完的作业,还要照顾弟弟,几乎没在凌晨1点前睡过觉。
但是依靠自己的内驱力,小学毕业考试,考了年级第一名。
上了初中,还不断忍受妈妈生了弟弟以后的换情绪,舍不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哎,说不下去了,你们自己看。
这个妈妈,表达欲是真的强,女儿如何懂事、儿子如何让他们全家头疼的帖子发了一篇又一篇。
连续看了一些她的文字之后,我都快窒息了,我真的莫名的心疼这个懂事的大女儿。
为家庭分担家务、照顾弟弟、体谅妈妈、认真学习……所有的一切都几乎做到了完美,但依然比不过自己的小弟弟。
妈妈理直气壮的表达着:
我打压女儿,是为她好!
我就是偏心儿子,怎么了?!
她明明知道自己的亲生女儿在“含泪挣扎”,但她居然还能说出“我是为她好”这样的话。
更可怕的是,她骨子里想着的,居然是老了以后,要靠这个从小被忽视、被PUA的女儿来养老。
我以为我们这代二胎妈妈都是一样的,会挖空心思努力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系,会科学地对待两个孩子的需求。但在这个妈妈身上,我只看到了大写的“重男轻女”、“惯小欺大”。女儿的“内向”在她眼里是原罪,但她怎么没想过,女儿的内向不自信难道不是这个妈妈自己造成的么?外人都能看出来,女儿的懂事背后是在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。是在心底里接受,对妈妈来说弟弟更重要。到了小儿子这里,哪怕有再多让家人头疼的举动,都能被正面解读,不管做什么都是妈妈的开朗大宝贝。
弟弟吃一口饭就可以被奖励10块钱,姐姐买杯奶茶都舍不得,袜子坏了还会自己缝缝补补。
越说越气!骂人的话我不多说了,相信很多姐妹在今天文章的留言区,都会有很好的发挥。接下来,我简单谈谈,对于二胎家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关系的看法。二宝的到来,一定会对大宝造成一定的影响。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做好“端水大师”呢?“让TA处处让着老二不现实,但是我还是会要求TA要做好自己,成为老二的榜样。”“你们这样对老大不平,我要一碗水端平,决不能有一点点的偏颇。”西方知名作家Adele Faber和Elaine Mazlish曾经在他们的畅销书《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》里面提出这样一种看法:孩子最最需要的不是被公平对待,而是被有针对性地对待。如果把两个孩子放在天平的两端,父母所要做的,并不是在开始就将其设定为无条件地倾斜,也不是在所有的时刻都要保证绝对的水平、没有偏差,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动态中寻找平衡,在关注每个孩子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,在方法上因人而异,在投入上一视同仁。她们有同样的性别、同样的家庭环境、同样的爸爸妈妈,但是她们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。啾啾喜欢我陪她学习、陪她弹琴、陪她说话,喜欢爸爸陪她做运动...但她也喜欢有自己空间,自己睡、自己关着门画画写字。呦呦则是一个特别喜欢肌肤接触的孩子,所以我会尽可能多拥抱她、陪她睡觉、陪她一起创造一些无厘头的“搞笑事件”。虽然姐姐上小学以后,我很多的时间需要给姐姐,但我会努力去创造和妹妹在一起的“记忆点”,并且尽可能多的给妹妹“当陪睡”。我经常提醒自己,在给予孩子任何关注、照顾以及资源之前,先用心地了解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。对大女儿疯狂的严苛和打压,对儿子就毫无底线的宠溺。不叫有针对性,而是非常疯狂的刻意偏颇。有针对性的前提,是充分了解孩子的特性和需求,而不是很主观且极其双标的区别对待。原生家庭是这几年的一个热词,在心理学的研究中,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的确非常巨大。这个被妈妈“PUA”到各种忍辱负重的大女儿,逐渐被妈妈的偏心塑造得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需求,不会说no,并且已经有非常显性的讨好型人格。而这个被无底线宠溺的弟弟,很有可能在未来,给这个家庭以及给自己带来永远解决不完的难题。我感恩自己的原生家庭非常正能量。如今我和老公的组合,成为了女儿们的“原生家庭”。我时刻告诫自己,不敢说自己一定是优秀家长,但也一定努力不要变成劣质父母。